1988年,日本开始开展“读书日”活动,并在2003年将4月23日确定为日本法定的“儿童读书日”。日本“儿童读书日”的提出源于当时日本教育部的一项调查,其数据显示,一个小学生平均每月看书7.5册,初中生是2.5册,到了高中则减少到1.5册。而一个月里,一本书也不看的孩子,在小学有9%,初中33%,高中为56%。取而代之的是,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热衷于看漫画、玩游戏机,渐渐得沉溺其中,开始变得对未来不怀梦想,不抱希望。长期缺乏阅读,让孩子们的的思考能力开始出现普遍下降. 为了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,从1988年起,很多学校都自发得开展起“晨读”活动。随后,类似的“晨读”活动开始遍及全国。在4月23日这一天,各地教育机构、图书馆都会开展读书活动。他们组织阅读,让孩子们到图书馆听老师读书,教育部还专门出资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辅导读书。近两年来,读书活动已不再拘于4月23如当天,每天早上,孩子们都要提前15分钟到校,用这15分钟来看书。此外,各学校平时也会举办读书 马拉松活动,即一个孩子读到一本好书时,便写下感想,再把书传给另一个同学,然后依次传下去。长期,大规模地开展读书活动后,学生们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,不仅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,更重要的是,从前只知道“好玩”的孩子开始懂得思考会仔细去想为什么每天上学,长大了将干什么。
摘编自《生命时限》2006年4月25日 作者:邓晨文